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于1971年成立。1987年由前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收购,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业务发展的里程碑。
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截至2024年,根据北美餐饮通数据,星巴克在美国共有15,882家咖啡门店,全美销售额达316亿美元,在连锁餐厅中仅次于麦当劳的531亿美元,高于第三位的Chick-fil-A的216亿美元。
参考阅读:2024年最新美国星巴克数量与分布
星巴克在美国的分布
北美餐饮通为您列出了星巴克在各州的门店数占全美门店总数的百分比,供您参考:
仅仅数年时间,星巴克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位耀眼并充满话题的明星,迅速演变为一种标榜流行时尚的符号。在都市的地铁沿线、闹市区、写字楼大厅、大型商场,只要是人来人往的地方,那墨绿色商标上的双尾海妖总是静静对你展开笑颜。
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流传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上班一杯星巴克,是很多城市白领的必备消费品。那么星巴克是如何选址,才能保证每开一家门店都会是成功的?
星巴克选址策略
定位生活的第三空间
星巴克的选址策略其实很简单,其定位就是“第三生活空间”。
第三空间是什么意思?就是除了家和办公室,中间还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给大家休息、聊天,甚至洽谈一些轻商务的环境。星巴克最初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就是这一点。
在星巴克开店之前,大家如果想谈事情会去哪里?一些高端餐厅或者茶楼。但如果不是用餐时间,或者仅仅需要一个快速且轻松的交谈,餐厅和茶楼显然不太合适。
因此,星巴克选址首先考虑的是诸如商场办公楼、高档住宅区之类汇集人气、聚集人流的地方。
此外,对星巴克的市场布局有帮助,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地点,星巴克也会把它纳入自己的选址版图,即使已经预料到在开店初期的经营状况可能不太理想。
星巴克对选址一直采取发展的眼光和整体规划的考量。目前其全球最大的门店是位于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星巴克臻选芝加哥烘焙工坊,但是在此之前最大的门店是北京的丰联广场店,当初开业时,客源远远不能满足该店如此大面积的需要,前期一直承受着极大的经营压力,但随着周边几栋高档写字楼的入驻率不断提高,以及区政府对朝外大街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现在该店的销售额一直排在北京市场前列。
消费人群是考量的唯一指标
这里就凸显出实地考察的必要性——显然,如何在人流中判断出喝咖啡人群的大致数量显得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周边物业的档次来推算。基于有喝咖啡习惯的人们大多有一定经济实力,因而在高档写字楼集中的商务区域、休闲娱乐场、繁华的商业区等地方喝咖啡的人群一定会比城市其他地方数量多。
选址策略总结
总体而言,星巴克在一个城市里对选址上主要注重以下四点:
- 目标客户群的定位:消费者普遍年龄,对于咖啡的喜好,消费的能力等等。
- 对于位置的挑选:能让消费者一眼看见的,方便消费者进入的地方。
- 对物业的定位的理解:星巴克的位置相对是最好的,并且物业能为星巴克提供完善的设施。
- 对地域人流量的覆盖:哪怕是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个Plaza,星巴克很有可能开设不止一家门店,目的就是确保能完全吸引到这附近四面八方的消费者。
星巴克也曾选址失误
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选址上也存在过失误。
在2007年的时候,北京故宫里的星巴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芮成钢写的《请星巴克从故宫里面出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芮成钢提出,虽然故宫很大,走累了确实需要喝点吃点。但是星巴克终究是美国并不高级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开在故宫附近可以,但开在故宫里面,成为世界对于中国紫禁城记忆感受的一部分,实在太不合适。
而且,芮成钢也提出这样的疑问,星巴克是否有在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白金汉宫等等世界文化瑰宝和奇迹里开分店的宏伟计划。
如果您正准备开一家咖啡店
由于咖啡店的承租能力相对于餐饮业其他类别而言较弱,因此在选址之初,投资者需要对进驻物业的各种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以作为开店时营业额预测及决定店铺规模的参考,进而利用这些调查结果规划商铺整体的经营策略、经营收益计划、设备资金计划、店铺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作整体性比较分析与修正,从而使开店决策的成功率最高。